科创板走过五年发展历程,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冲在一线的投行人有着最直观的观察和体会。
“科创板发展的五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快速发展的五年。”国金证券总裁助理、投行总部总经理廖卫平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5年来,一大批优质科技创新企业借资本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科创板正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如何挖掘并把关这些“硬科技”企业?如何在注册制下找准科创企业的定价锚?这就要考验投行的功力了。
廖卫平说,注册制下投行要发挥“真功夫”,投行的“打法”也要随之调整。
“投行从业者从之前偏通道型制作材料的‘工具人’,要转变为真正扎根行业、整合资源的投资银行从业者。”他提到。
例如,科创属性的论证愈加重要,也越来越成为科创板上市的关键因素,外在的指标容易把握,困难的是对于发行人行业属性和技术水平的认知,这对于中介机构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高要求。
以科创板为引领,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政策层层升级。今年上半年,新“国九条”落地,“科创16条”“科创板八条”“创投17条”也陆续出台。
投行人也看到了新的业务机遇。廖卫平说,监管机构鼓励中介机构做真正的“交易撮合者”,而不是“文件起草员”。“科创板八条”鼓励并购,给券商科创板并购业务打了一剂强心剂。
科创板“硬科技满满”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就肩负着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与推动经济创新转型的使命,历经五载,这片改革“试验田”收获如何?
廖卫平认为,五年来科创板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从“改革试验田”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田”,在引领产业转型、助推资本市场建设上贡献明显。
一方面,从大背景来看,科创板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产业转型的浪潮。
另一方面,以科创板为引领,近年创业板、北交所先后迎来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走深走实。廖卫平说,科创板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融资额和上市家数,更在于其助推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科创板的设立和开市运行推动了主板及创业板的定位调整。
“如今的科创板可以说是硬科技满满。”廖卫平援引数据提到,五年来,科创板从无到有,接纳了573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达107.89亿元,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正逐步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那么,投行如何识别、筛选出真正的“硬科技”企业?
他介绍道,投行在考察科创板公司时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是企业的科技创新特征;二是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成长性。
“券商在项目承揽和辅导尽调过程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模式、技术创新水平、持续经营能力、成长性等重要问题进行充分评估、核查分析和论证,对企业业绩的真实性、业务模式的商业合理性、技术水平的先进性等进行充分核查与信息披露,以打消监管和市场疑虑。”廖卫平提到。
告别“工具人”角色,扎根行业研究
过去五年,伴随科创板落地,包括投行在内的各市场参与者,也在不断学习、突破,重新定位自己。
“作为从业者,我们也真切感受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廖卫平说,在参与科创板项目中,投行在实践中积累了更多经验。
以投行如何帮助发行人找准“硬科技”定位为例,他提到,从近年来科创板的审核实践看,科创属性的论证愈加重要,也越来越成为科创板上市的关键因素。
“外在的指标容易把握,困难的是对于发行人行业属性和技术水平的认知,这对于中介机构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高要求,要求投行首先应更加强调行业研究的驱动作用。”他说。
廖卫平举例提到,从国金证券来看,投行项目团队不仅是像以前项目承做过程中要懂法律、懂财务,更要懂行业、懂业务、懂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要求投行真正沉浸到行业研究中去,这实际上对投行的知识体系及业务组织模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注册制下,投行的资本市场定价能力备受考验。科创板自开市以来,其定价体系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廖卫平认为,整体而言,目前市场已经形成了初具成效的市场化、专业化和效率化的标准定价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以市场化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询价对象,以及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高效发行流程三个方面。
投行如何给企业定价?据介绍,投行会多方面着手促进科创企业的合理定价。
科创企业在行业风险、技术更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行会尽职履行核查职责;在投价报告的撰写上会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基本面,综合考虑科创企业技术资金投入需求大、时间长等因素后,给出适合企业的估值方法;在定价过程中,投行还会加强中长线投资者的引入,加强“中特估”企业和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估值研究和市场交流,合理确定高价剔除比例和发行价格,并加强异常报价行为的监测。
放眼行业,廖卫平认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投行不再局限于过去以通道业务为主的旧模式,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一种行业新模式,综合性全产业链的服务已经是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的共同方向。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投行可以说是经受住了转型考验。”他举例提到,国金证券提出了“以投行为牵引、以研究为驱动”的战略原则,适度聚焦,明确业务发展主线,并以主线带动各项业务协同发展,通过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来为公司其他业务发展赋能。
他也认为,在整个转变的过程中,投行业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市场波动与较大的监管压力下,那些无法做出及时调整或者不能适应新的监管趋势的机构及从业人员会被淘汰。”
将更多精力投入并购业务
如今,科创板已经走过五年发展期,全面注册制也已落地一年有余,资本市场改革仍在稳步向前。
就在上月,证监会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证监会主席吴清指出,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深化科创板改革的八条措施发布。
廖卫平认为,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从发行、交易、再融资、减持、退市等多个环节进行重新优化,查缺补漏,规范运行,对过去五年中暴露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将对科创板长期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投行看,其亮点和突破点主要体现四方面。
一是提升优质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制度包容性。
“这一措施是对此前一段时间市场质疑声的直接回应,明确了未盈利科技企业不等同于‘差企业’,加大科创板精准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力度,是科创板改革再出发的标志性举措之一。”廖卫平提到, 此举助力未盈利企业持续开展研发、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也将进一步改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和整体面貌。
二是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此次在科创板试点调整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为3%,是在现行规则框架下结合市场形势经研究评估作出的制度优化措施。
廖卫平认为,该措施体现了监管层在尊重市场正常博弈的同时,剑指非理性报价行为,调整后预计可进一步剔除部分策略性报价的投资者,并对买方整体报价心理产生影响,有助于减少网下投资者“搭便车”报高价冲动,将推动新股合理定价。
三是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融资制度,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四是明确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
“监管机构鼓励中介机构做真正的‘交易撮合者’,而不是‘文件起草员’。这给券商科创板并购业务打了一剂强心剂,在IPO业务放缓的形势下,券商可将更多精力投入科创板并购业务中。”廖卫平认为。
此外,对于如何平衡创新和风险管理,廖卫平认为,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审慎评估风险。对于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或业务模式,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确保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