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锋 见习记者 谢碧鹭 北京报道
随着A股半年报的集中披露,消费电子行业上半年的整体业绩情况逐渐显露出来。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16时左右,以申万行业分类统计,A股共有65家消费电子公司交出了2024年上半年成绩单。其中,有43家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工业富联不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均位居榜首。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显著提升,为行业业绩的普遍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消费电子行业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产品功能的迭代与升级,激发了消费者更新换代的需求,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动力。同时,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也强化了投资者对未来行业发展的乐观预期。
整体业绩表现较为优异
从目前披露的半年报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消费电子公司业绩整体表现较为优异。
其中,有55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出现增长,还有16家公司营收增幅超30%;另外有43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为增长态势,占比超六成,其中有26家公司增幅超30%,还有1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超100%。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有8家公司营业收入超100亿元。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业富联、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60.91亿元、1035.98亿元和403.82亿元,同比增长28.69%、5.74%和-10.60%。华勤技术、传音控股和蓝思科技紧跟其后,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93.98亿元、345.58亿元和288.6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0.76%、38.07%和43.07%。
在盈利方面,上半年有5家消费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分别是工业富联、立讯精密、传音控股、华勤技术和歌尔股份。这几家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87.39亿元、53.96亿元、28.52亿元、12.91亿元和12.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04%、23.89%、35.70%、0.73%和190.44%。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多家消费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已经连续多年上涨。比如立讯精密,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1539.46亿元、2140.28亿元和2319.05亿元,其中2022年和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39.03%和8.35%。还有奥海科技,2021—2023年,其营业收入为42.45亿元、44.67亿元和51.74亿元,2022年和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5.22%和15.84%。
多家公司业绩与股价“齐飞”
在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看来,消费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业绩集体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业整体需求旺盛,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二是供应链优化和成本控制,消费电子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三是创新能力的提升,许多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了公司的业绩。
在业绩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的同时,多家消费电子行业上半年股价表现也较为强劲。比如主要从事精密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鸿日达,今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45%和283.05%。从年初至今,鸿日达的股价增幅超30%。作为消费电子龙头的工业富联,不论是业绩还是股价均给投资者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年以来股价涨幅也超30%。
还有蓝思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61亿元,同比增长55.38%,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25%。蓝思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与高端智能汽车领域智能终端视窗与防护功能组件的ODM企业,在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均全球领先,拥有知名品牌客户资源,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
关于业绩驱动因素,蓝思科技称,2024年上半年,公司秉承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向着董事会规划的年度经营蓝图迈进。期间,公司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匹配战略发展需要;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加快发展ODM和OEM业务;加强研发统筹,聚焦未来技术方向;积极推进自动化与智能智造。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展望后市,梁振鹏认为,消费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发展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一是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行业发展;二是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三是消费电子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支培元称,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技术创新,企业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与变化。企业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充分利用这些市场的增长潜力,同时关注成熟市场的细分需求,实现市场布局的多元化与均衡化。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强供应链的灵活性与韧性,持续进行成本控制,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与不确定性。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公司在研发方面持续发力,用“硬科技”为自身武装。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过亿的有19家上市公司,此外还有6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分别为工业富联、立讯精密、华勤技术、歌尔股份、蓝思科技和传音控股,研发费用支出金额分别为48.76亿元、42.20亿元、22.77亿元、20.33亿元、12.73亿元和11.83亿元。
在半年报中,工业富联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携手全球顶尖客户,坚定地将AI技术研发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先进的AI技术及产品,科学的生产布局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讯精密则在半年报中称,历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及研发成果均呈稳步上升态势,截至2023年末拥有专利6202件。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