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美三剑客”中率先交出上半年成绩单的企业,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营利双增的业绩表现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实现营业收入约14.04亿元,同比增加6.97%;归母净利润约2.35亿元,同比增加14.64%。 但营利双增的数据背后,整体收入增速由去年同期的35.66%降至6.97%,暴露出昊海生科面临的潜在困境。一方面,公司近年来重点聚焦的眼科业务,通过大举扩张成为国内第一大眼科粘弹剂产品生产商,此后眼科产品营收却出现下降;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在科创板挂牌的公司,昊海生科的科创属性同样值得推敲,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个位数,销售费用却是研发费用的几倍之多。
营收增速下降,眼科板块收入下滑
梳理昊海生科上半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各板块收入表现“冷暖不一”。
报告期内,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板块实现营收6.34亿元,同比增长25.72%,占总营收45.22%;近年来重点布局的眼科板块则出现下滑,上半年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减少6.02%,骨科板块与防粘连及止血板块则基本持平。
医美板块中,分产品来看,昊海生科玻尿酸产品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51.3%;人表皮生长因子收入0.81亿元,同比增长8.11%;射频及激光设备产品线则收入1.36亿元,同比减少11.54%。由于此前射频治疗设备产品的监管类别由第二类提升为第三类医疗器械,昊海生科坦言,该政策对公司部分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此外,虽然玻尿酸产品成为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核心驱动力,但其增速也不及以往,相较去年同期114.35%的增速,已下降超过六成。
事实上,在通过大举收购成功立足玻尿酸行业后,尝到甜头的昊海生科如法炮制,频频借助收购进行跨界扩张。
2010年,昊海生科收购利康瑞,拓展手术防粘连与止血业务。2016年至2017年,公司收购Aaren、河南宇宙、珠海艾格等多家公司,跨界进入眼科行业,布局了人工晶状体业务。2020年,公司又收购了欧美华科63.64%的股权,布局了射频美肤设备。
通过上述收购,昊海生科已有医美与创面护理产品、眼科产品、骨科产品、防粘连及止血产品等四大主营业务板块。根据半年报:“公司是国内第一大眼科粘弹剂产品的生产商。根据标点医药的研究报告,公司眼科粘弹剂产品2023年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44.52%增长至46.98%,连续十七年位居中国市场份额首位。同时,公司是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的主要供应商。此外,子公司Contamac是全球最大的独立视光材料生产商之一,为全球7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及巩膜镜等产品的视光材料。”
然而,尽管有着诸多“全球最大”“市场第一”的加持,作为其眼科板块收入主力的白内障手术产品线和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却双双出现下滑,白内障手术产品线上半年收入2.31亿元,同比下降10.70%;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收入2.01亿元,同比下降2.44%;其他眼科产品收入0.18亿元,同比增长25.99%。
对于眼科产品业绩下滑,昊海生科表示,白内障手术产品线由于带量采购中选价格较大幅度的下降,导致公司人工晶状体产品于本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呈同比下降;近视防控与屈光矫正产品线则受到下游厂家对原材料备货的周期性影响,以及新产品获批加剧了品类内部的竞争,成熟产品受到明显冲击,但“迈儿康 myOK”和“童享”等产品凭借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处方片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 48.6%和189.9%。
昊海生科成立于2007年,由蒋伟、游捷夫妇创立,2019年登陆上交所。成立之初,公司通过收购松江生物制药厂、建华生物以及其胜生物三家生物材料企业,成功跨入玻尿酸行业,并凭借“海薇”“姣兰”“海魅”三代产品逐渐站稳脚跟,与爱美客、华熙生物并称“医美三剑客”。2021年,昊海生科股价最高时曾达到280元/股,如今市值与股价大幅缩水。
科创属性成色几何
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医用生物材料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昊海生科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同样值得推敲。
对外官宣将力争实现高端医药产品国产替代的昊海生科,其在研发方面投入却较为保守。尽管近年来在研发费用的绝对值上有所增长,从2018年的不足1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2.2亿元,但期间,研发投入在昊海生科总营收中的占比却不足10%,仅维持在个位数水平。2021年至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还一度持续下滑,分别为9.48%、8.55%和8.29%。
今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的研发费用为1.25亿元,同比增长23.6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有所回升,达到 8.93%。报告期内,研发人员数量为37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7.39%,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7.5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科创板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从10.22%提升至11.94%。
与研发费用形成对比的,是频繁并购扩张后,昊海生科逐年攀升的销售费用。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昊海生科的销售费用从4.95亿元快速增长至8.15亿元,2023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0%,且明显高于同行业的爱美客、爱博医疗、欧普康视,低于华熙生物和冠昊生物。
此外,持续扩张也使得近年来昊海生科的商誉有所增长。2020年底,昊海生科商誉的账面原值为3.85亿元;今年上半年商誉的账面原值为4.32亿元。在此期间,其收购的企业频频出现状况。
2019年4月,昊海生科子公司Contamac收购法国人工晶体推注器生产商ODC的100%股权,鉴于公司管理层认为Contamac与ODC之间的整合周期较长以及该业务未来盈利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出于谨慎性考虑,本集团对该笔收购产生的交易溢价与对应商誉的差异998.19万元,直接确认为收购股权产生的一次性投资损失。
2022年,昊海生科下属美国子公司Aaren与原国内独家经销商的经销协议终止,导致Aaren生产的爱锐及爱舒明品牌人工晶状体产品在国内销售渠道面临重新整合。对此,公司方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但全年仍产生经营性亏损1882万元。同时,昊海生科管理层对Aaren业务的商誉、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等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约4607万元。
在近年来玻尿酸吸金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昊海生科寄予厚望的第四代产品“海魅月白”能否脱颖而出,大举收购后不同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又将如何强化,南都记者将持续关注。
南都记者 于典 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