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间,长春高新今年半年度业绩出炉,报告期内,其实现营收66.39亿元,同比增长7.6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亿元,同比下滑20.4%,增收不增利,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半年报净利润负增长。曾经是长春高新“利润奶牛”的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后不赚钱了?
随着今年中期业绩的披露,8月16日,长春高新股价下跌3.62%,收于86.15元/股。今年以来,长春高新股价累计下滑39.03%。与其2021年5月17日的历史最高股价515.9元/股相比,区间累计跌幅已达83.1%。
金赛药业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
从业绩基本面来看,长春高新的净利润规模从2018年的10亿元增至2023年的45.32亿元,但增速逐年放缓,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已经低于两位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更是出现下滑,其生产生长激素的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20%。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后,曾经是长春高新“利润奶牛”的这一系列产品不赚钱了?
长春高新旗下子公司包括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康华生物等。从收入结构来看,长春高新仍高度依赖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是全球少数拥有粉针剂、水针剂、长效水针剂三代生长激素产品的企业,生长激素系列药品获批的适应症已达12项,并一直稳定保持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2019年11月,长春高新溢价12.76倍完成对金赛药业29.5%少数股东股权的收购,按持股比例99.5%合并财务报表。2012年至2023年,金赛药业的收入从7.25亿元增长至110.8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5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5.14亿元,是长春高新妥妥的“利润奶牛”。
但金赛药业的业绩高增长神话不再。2023年,其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个位数,分别为8.48%、7.04%。这一年的7月27日,浙江省药械采购中心正式发布了第四批药品集采的通知,备受关注的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水针剂型和粉针剂型分开评审,长效生长激素未被纳入本次集采。在此次集采中,金赛药业的水针剂和粉针剂均中标。
从此前的市场价格来看,水针剂价格高于粉针剂。在2022年初的广东集采联盟中,长春高新仅有百元档的粉针剂参与了集采并最终中标,价格更高的水针剂和长效生长激素未参与,对金赛药业业绩影响较小。但浙江省的第四批药品集采中,千元档的水针剂也被纳入集采,今年3月25日起,该集采相关政策已落地实施,对金赛药业的影响有多大?
长春高新并未在半年报中披露上述集采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1.52亿元,较上年同期仅增长0.25%,占长春高新总营收比超76%;实现归母净利润17.69亿元,同比下滑19.49%。有分析指出,个别地区集采对长春高新影响有限,但随着集采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中标产品价格降低,才是影响真正开始的时候。
不过,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长春高新在加快推进国际市场生长激素等产品销售工作,国外地区实现销售收入8523.80万元,同比增长267.78%。
除了金赛药业的业绩增速放缓外,蚕食长春高新净利润的,还有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长。今年上半年,长春高新销售费用19.33亿元,同比增长9.38%。对此,长春高新表示,公司是在持续增强销售队伍人才引进及合规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产品销售推广工作。此外,管理费用5.51亿元,同比增长53.71%,主要是因为金赛药业新BU管理架构的调整及相关下一级子公司的设立、部分销售人员职责变化等,相关费用在会计处理方面较以前年度有所变化,导致管理费用有所提升。
努力摆脱单品依赖
长春高新也在试图摆脱对生长激素的高度依赖。
2023年4月17日,长春高新披露的公开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显示,过去公司产品较为单一,随着生长激素到了足够的规模,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到新业务中,为此,近年来其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增长,在胃癌治疗领域、减肥领域、医美领域、麻醉领域、运动医学领域等均有所布局。
此外,在2023年4月21日召开的长春高新业绩说明会上,金赛药业总经理金磊也曾公开表示,要克服一品独大,未来将对标强生,走多元化道路,在五年内,让生长激素贡献率降到60%,十年内再降到30%。在未来10年内“再生5个蛋”,分别是内分泌外的其他儿科,妇科、成人内分泌、肿瘤、医疗美容等,同时每个BU聚焦1到2种疾病。
今年上半年,长春高新研发投入11.38亿元,同比增长10.18%,其中研发费用8.87亿元,同比增长26.16%。在新品研发上市方面,其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黄体酮注射液等获得《药品注册证书》,注射用金纳单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重组人促卵泡激素-CTP 融合蛋白注射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替勃龙片等产品上市申请相继获得受理。今年上半年,金赛药业儿科综合、女性健康、成人内分泌、皮科医美、体重管理等非儿科老业务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除了金赛药业外,长春高新其他板块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百克生物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10.50%;实现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加23.54%;华康药业实现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0.37%;实现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加26.42%;高新地产实现收入4.56亿元,同比增加372.45%;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533.17%。
“跌跌不休”的股价
因生长激素业绩一路开挂,长春高新也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在2021年一度飙升至515.9元/股的历史最高点,总市值超2000亿元。2021年4月,“一位股民13年前5万多买入长春高新,13年后账户市值高达500万”的消息一度刷屏。在触及最高点后,股价却开始大幅回落,截至8月16日收盘,长春高新股价已跌至86.15元/股,总市值缩水至348.4亿元。
在发布今年半年报的同时,长春高新还抛出了一份董高监拟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出于对公司估值的理性判断,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董高监拟增持的股份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其中,董事总经理姜云涛拟增持金额下限为300万元,董事、副总经理王志刚和李秀峰等4人均拟分别增持220万元,另有三人拟合计增持120万元。
但这也未能阻挡当日股价的下跌。 8月16日,长春高新股价下跌3.62%。
针对生长激素集采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未来押宝哪些在研产品、提振市场信心的其他措施等问题,8月16日,新京报记者向长春高新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吴兴发